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和保證利率下調落定。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金融監管總局8月2日向行業下發《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要求,自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利率高于上述上限的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通知》還提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參考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 )、5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長期利率,確定預定利率基準值。達到觸發條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同日還下發了《關于平穩有序做好人身保險產品切換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公司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穩妥、平穩有序開展產品定價調整和切換等工作。
9月起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金融監管總局8月2日向行業下發《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要求,自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5%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普通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自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0%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分紅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1.5%執行;最低保證利率超過上限的萬能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此前,坊間關于預定利率和保證利率或將再下調的消息已經流傳月余。6月30日,有壽險公司停售了預定利率為3%的增額終身壽險,并自7月起上市預定利率為2.75%的增額終身壽險,以此應對利差損壓力。
券商中國記者曾在《告別3%?壽險預定利率調降,進入議程!》一文中進行報道,彼時業內交流的一個共識版本是,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或從當前的3%降至2.5%,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或從當前的2.5%降至2%,萬能險保證利率上限從2%降至1.75%。
從《通知》來看,普通型保險產品和分紅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幅度符合業界預期,萬能險保證利率則比坊間流傳的下調幅度更大。
預定利率將掛鉤市場利率并動態調整
根據通知,保險業還將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
《通知》提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參考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LPR )、5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長期利率,確定預定利率基準值,由保險業協會發布。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應當報金融監管總局。達到觸發條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某壽險總精算師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預定利率的調整將不再由監管部門主導,而由行業協會根據市場利率情況來牽頭。可以預期,掛鉤市場利率后,在利率下行較快的情況下,預定利率的調整也將更加及時,有助于行業防范利差損風險。
具體掛鉤和調整方式上,有精算分析人士預測,以后預定利率可能直接跟幾個市場利率掛鉤,假如預定利率等于某個外部利率,則外部利率下降的話預定利率也要下降,也可能預定利率等于幾個利率的加權平均或一定百分比。達到觸發條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及時調整產品定價。
分紅型和萬能型產品,應突出保障功能
《通知》還要求,對于分紅型保險產品和萬能型保險產品,各公司在演示保單利益時,應當突出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強調賬戶的利率風險共擔和投資收益分成機制,幫助客戶全面了解產品特點。在披露紅利實現率時,應當以產品銷售時使用的演示利率為計算基礎。
《通知》提及,深化“報行合一”,加強產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各公司在產品備案或審批材料中,應當標明個人代理、互聯網代理、銀郵代理、經紀代理等銷售渠道,同時列示附加費用率 (即可用總費用水平) 和費用結構。
要求設立工作專班、形成”1+N“工作方案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同日還下發了《關于平穩有序做好人身保險產品切換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公司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穩妥、平穩有序開展產品定價調整和切換等工作。
《通知》要求,各公司要組建由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牽頭的工作專班,成員包括辦公室、產品管理、精算、投資管理、培訓、渠道管理、風險管理、信息技術、品牌宣傳等與產品管理和切換相關的部門。
該通知要求,各公司要建立健全工作協調與決策機制,形成“1+N”工作方案,近期圍繞下調產品預定利率這一專項工作,將任務分解細化,有力有序推動新產品開發備案、系統調試、渠道合作、人員培訓、業務監測、輿情監測、政策宣傳等“N”項具體任務。要明確專項工作和每項具體任務的牽頭部門、配合部門,專班牽頭人切實負責抓總協調推動專項工作,分管負責同志分別擔任“N”項具體任務的責任人。牽頭人和責任人要有大局意識、全局意識,靠前指揮、主動作為,杜絕“只掛帥、不出征”。要主動溝通協調,統籌推進,形成各負其責、分工合作、高效協同的工作格局。
各公司要加強業務監測,適當提高業務監測頻率,細化顆粒度,分區域、分層級重點關注同比增速、環比增速等指標,發現業務異常波動的,要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監管部門將同步加強監測,對業務異常波動的公司堅決依法采取監管措施,發現總公司監測管控不力的,堅決追究管理責任。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