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亞星 (600213)8月2日下午披露,公司于近日收到控股股東濰柴(揚州)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濰柴投資”)的函件。濰柴投資表示,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情況,其提議公司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ST亞星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資委,公司是一家于1999年8月31日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也是揚州市首家上市公司。近年來,公司遭遇股價、業績雙殺,市值已縮水至不足18億元。
行業內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揚州亞星,中國專注于客車制造60年以上的公司,沒有之一。”輝煌時期,亞星客車的前身——揚州客車制造總廠曾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銷量第一,還出口到北美、澳洲、東歐、東南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等地。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客車生產企業,亞星客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到1981年,亞星客車成功研發JT663客車,結束中國長期用卡車底盤改裝客車的歷史,開啟中國專業客車之路;1988年,臥鋪客車在亞星誕生;1990年,老廠區位列國家300家重點企業,江蘇省十大重點企業集團之一。
1996年8月,江蘇亞星客車集團正式成立。1997年,亞星與奔馳牽手,成立了亞星-奔馳有限公司。一年后,首批亞星奔馳客車YBL6120H順利下線,成為當時國內高端客車的代表。
江蘇亞星客車集團發起成立*ST亞星,并于1999年8月在上交所發行上市了6000萬A股股票,成為揚州市首家上市公司。據公開資料,*ST亞星上市的第一年,其銷量達到了8532輛,其中中型客車4893輛,位列全國第二。
到2016年度,*ST亞星總計完成客車銷售6042輛,實現營業收入33.96億元,凈利潤6231萬元。在這一年達到收入巔峰后,公司的業績快速下滑。2017年度,由于補貼大幅下降,公司總計完成客車銷售5728輛,實現營業收入23.87億元,凈利潤4282萬元。2018年度,我國新能源客車補貼再度整體退坡40%,其中針對插電式混動客車的退坡幅度更是超過50%。整個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在此情況下,*ST亞星實現凈利潤1307萬元,同比減少69.48%。
自2020年以來,*ST亞星的經營業績更加慘淡。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89.2萬元、-1.96億元和-3.37億元。
在2023年年報中,*ST亞星表示,客車行業受居民出行總量、出行結構以及國家及地方政策的聯動影響,隨著高鐵、家用車、共享出行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持續發展,客車的可替代元素越來越多,客車行業持續處于弱周期狀態。
*ST亞星當時判斷:“海外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2024年)我國客車銷量整體復蘇,行業整體景氣度向上”。今年上半年以來,*ST亞星的經營也的確有所回暖。
*ST亞星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上半年虧損1800萬元至2700萬元。公司稱,受益于前期海外市場的開拓,今年出口業務增幅較大,上半年銷售收入預計為10億元至13億元,同比增幅為161%-239%,“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導致公司經營業績趨好”。
不過,*ST亞星仍深陷諸多買賣合同糾紛。今年以來,公司披露的訴訟(進展、結果等)相關公告便有15份之多。
從歷史上看,A股選擇主動退市的公司并不多。2015年度,二重重裝成A股首家主動退市公司(2020年6月,二重重裝變身國機重裝重新上市)。2019年度,上海普天、小天鵝A主動退市。2021年度,航天通信、營口港主動終止上市。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今年2月發文認為:“主動退市,退一步或海闊天空”。其認為,對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主動退市具強制退市所不具備的一些積極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現金選擇權等中小投資者保護措施的執行,退市期間及退市后股價相對平穩;由相關方提供現金選擇權,有利于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對中小股東而言,有權選擇以向特定對象出售股份,是一項現金退出和保護機制。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到要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完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等并購重組政策,支持市場化方式的主動退市。同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通過要約收購、股東大會決議等方式主動退市的,應當提供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等專項保護。
此番,*ST亞星表示,公司承諾將盡快推進上述重大事項的溝通論證及工作安排,預計于股票停牌時間不超過5個交易日(含停牌當日)后披露相關公告并復牌。公司提示稱,上述終止上市仍處于籌劃階段,尚需提交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專門會議、股東大會審議,并取得相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批準、上交所批準,最終能否通過前述相關審批及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