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10分鐘收費1.5元,性價比不高,我可能會減少使用次數,比乘坐公交車費用高。”福州楊先生打算“脫粉”。
近日,一些共享單車品牌在成都、廣州、武漢等地調價行為引發熱議。
具體來說,部分品牌將工作日的起步價從“前15分鐘1.5元”調整為“前10分鐘1.5元”。超過10分鐘后,每15分鐘收費1元。這一調整使得騎行一小時的費用從4.5元漲到5.5元,漲幅高達22.22%。
部分城市計價縮至10分鐘,北京5年未漲價
查詢發現,在工作日的計費規則中,武漢哈啰單車和青桔單車均從此前的前15分鐘1.5元的價格漲為前10分鐘1.5元,后續價格為1元/15分鐘,美團單車沒有參與此輪漲價,收費標準依然為前15分鐘1.5元,后續收費價格為1元/15分鐘。
廣州市場的共享單車價格則差異較大,哈啰單車價格從此前的前15分鐘1.5元漲至前10分鐘1.5元;青桔單車繼續維持前15分鐘1.5元的原價;美團單車則在近日選擇了降價,將計費標準從原來的前15分鐘1.5元降為前20分鐘1.5元。
美團方面表示,廣州道路情況復雜,共享單車在站點接駁、游客出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3公里以內是共享單車最高頻的使用距離,20分鐘以內的騎行訂單占比近九成。
“希望通過延長起步服務時長,降低用戶的騎行費用,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美團單車廣州區域負責人表示。
▲目前部分地區共享單車計價標準 來源:貝殼財經
而在節假日,哈啰在武漢和廣州的收費標準為前10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青桔單車在武漢收費標準為前10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廣州收費標準為前15分鐘1.8元,后續1元/15分鐘。美團未區分節假日與平日收費區別。
對此,有網友稱:“眼前一黑,被‘刺’到”,“這價格趕上公交車了”“還不如自己買一輛折疊單車”。
也有網友稱,“有時候真的去不了多遠,去個菜市場,等幾個紅綠燈,時間就沒了”,還有網友決定“以后短距離路程就走路,還能鍛煉身體。”
不過,北京的共享單車起步價比較穩定,截至8月1日,哈啰單車、滴滴青桔、美團單車起步價仍是1.5元/30分鐘。這一價格自2019年起已經保持了近五年。
八年漲超4倍,包月價格也在悄然上漲
實際上,這也并非共享單車第一次漲價。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繼進入市場時,共享單車最初價格為0.5元/半小時,如今,共享單車的市場最高價格已經到了10分鐘內1.8元,后續平均1元/15分鐘,由此計算,一小時的騎行價格從1元漲為最高5.8元。
此外,起步價之外,共享單車包月價格也在悄然上漲。
▲北京地區共享單車價格情況 來源:貝殼財經
目前美團單車30天騎行卡原價35元,北京部分地區折扣價18.8元,連續包月為首月13.8元。滴滴青桔和哈啰單車30天騎行卡在北京部分地區折扣價分別為13.8元和23.4元,連續包月可低至12.8元。
追溯至2022年8月,三大共享平臺在北京部分地區折扣價為11.8元-17.61元。這也就意味著,最高已漲了將近6元。對于連續包月來說,低至8.9元的個位數收費早已消失。
近年來,三家企業包月價格均有所上浮。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北京之外,福州、鄭州等地共享單車包月價格也出現上漲。
以福州為例,哈啰單車包月16元,連續包月14.2元;美團單車包月17.8元,連續包月首月12.8元;滴滴青桔連續包月14.8元。以鄭州為例,美團單車包月12.8元,連續包月首月10.8元;滴滴青桔包月16.8元,連續包月首月15.8元。
未來漲價是否會成為常態?
運維成本居高不下,仍是共享單車頭上一把利劍,計費亦水漲船高。
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表示,從30分鐘到15分鐘再到10分鐘計費,既是平臺精細化運營的體現,也是變相漲價。平臺通過調價可以進一步提高共享單車利用率,就像餐廳翻臺率,騎行效率越高,單位成本就會降低,在同等投入的情況下,平臺收益更高。
有共享單車平臺表示,行業漲價應該是普遍趨勢,企業調整價格是隨著經營策略的調整而發生變化。用戶根據個人實際需求,購買季卡或年卡也是應對用車成本上升的辦法之一。
至于共享單車漲價未來是否會成為常態?丁道師表示,共享單車漲價也不會一直漲下去,因為這個行業還是要市場經濟來調控的。所以在共享單車漲價之前,一定經過了內部測算,在實現盈利的同時,也不至于讓用戶覺得太貴用不起。
丁道師認為,共享單車運營成本與行業初期相比,應該有明顯改善。“現在并沒有像過去一樣無節制燒錢補貼,行業早已回歸到一個理性健康的軌道。經過多年競爭,共享單車市場格局穩定,三家企業運營能力都很強,差別并不大。”
在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共享單車調價,目前不是終點。當前共享單車市場競爭格局比較穩定,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從過去由大資本推動,逐步轉向投資回報階段,調價是行業發展的結果。
張毅認為,共享單車商業模式清晰,本質上是利用公共空間進行分鐘級租賃,最大的成本是運維。在精細化運營的背景下,如果企業盈利能力不足,需要在經營模式上查找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未來出行價格體系,需要更多監督,多聽取消費者等利益各方的意見,也需要物價部門參與,綜合評估實施。
中新經緯綜自每日經濟新聞、貝殼財經等